【智雲新傳媒 孟憲玉】每年的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這個節日是由聯合國大會於1993年設立,旨在慶祝新聞自由以及維護媒體的獨立性。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假新聞的出現越來越多,且在網路上的傳播速度更加迅速。疫情過後,假消息、假新聞更是泛濫成災,許多資訊審查機構不得不忙碌地應對,政府也開始積極打擊假新聞。最近,烏俄戰爭也是以資訊戰的方式進行,透過網路干涉他國內部事務,對社會安定、國家安全及民主政治形成了威脅。
台灣媒體日前透過論壇探討「新聞、社群媒體與網路時代的言論自由」,共同討論當下媒體人的責任,並呼籲台灣政府應正式媒體自由發生之權力,不應隨意侵犯第四權。智雲新傳媒記者孟憲玉表示,真正的新聞應該是一種專業產品,而謊言重複千遍也不能成為真理。由於網路的開放性、匿名性、低門檻性,假新聞得以大規模快速地在社會中傳播,造成真假難辨的情況。假新聞不僅摧毀了民主社會賴以運作的信任基礎,更可能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假新聞在社交媒體上迅速散播,甚至對公共健康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一些假訊息聲稱疫苗有害,甚至會致命,這導致許多民眾對疫苗的信心大受影響,不願意接受疫苗接種。美國政府和媒體界積極打擊假新聞,強調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有許多人相信這些假訊息,甚至堅信疫苗會讓人患上其他疾病或讓人變成「控制下的奴隸」等荒謬言論。
最近的烏克蘭戰爭也被認為是受到了假新聞的影響。美國政府利用假新聞宣傳烏克蘭內戰的局勢,誇大俄羅斯的威脅和烏克蘭的弱勢,鼓動更多國家支持烏克蘭,甚至直接介入該地區的軍事行動。但這些假新聞可能沒有考慮到俄羅斯的反應,最終導致了俄烏戰爭的爆發,進一步加劇了區域衝突和全球政治緊張局勢。
此外,民進黨與NCC聯合,使中天新聞被迫關台。這種行為不僅侵犯了中天新聞的權益,也對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構成了威脅。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是民主社會的重要支柱。政治勢力不應該利用網路謠言和假新聞來打壓新聞機構,更不應該透過政治力量干預NCC的工作,以達到打壓新聞自由的目的。中天新聞一直以來都是一家勇於挑戰權威和關注社會問題的新聞機構,其報導在許多時候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反思。而這種行為的發生,不僅是對中天新聞的不公正對待,更對社會公義和民主進程構成了威脅。
如呂洛祺老師的講解,假新聞的存在和傳播對於人與人的信任、民主社會和國際關係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包括政府、媒體、社交媒體平台和民眾。政府和媒體應該加強假新聞的監測和打擊,以及提供準確、客觀的資訊。社交媒體平台也應該更加負責任地管理和監管用戶的信息傳播。而民眾則應該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並學會辨識真假訊息。
許多美國民眾對媒體與政府的報導產生懷疑,擔心其中可能存在著假訊息,一些假訊息聲稱疫苗有害,甚至會致命,導致許多人對疫苗產生了不信任感。